“新冠肺炎”的风暴,使人们更加正视生命的无常和不确定性,直面死亡的必然性;同时也让人们更加关注生命的意义,并珍爱生命。
懂得生命的价值,更是民族复兴途中精神强健的必修课。
新冠肺炎疫情突发后,中国社工教育协会联合多方机构积极组织专家学者推出“社会工作参与疫情防控在线课程计划”。
在顺利完成第一期“疫情救助中的哀伤辅导实务课程”和第二期“疫情后的创伤及哀伤干预课程”后,近期由中国殡葬协会专家委员会和上海福寿园公益发展基金会正式推出第三期“抗击疫情时期的生命教育系列课程”。
第三期课程将帮助听众正视疫情,珍爱生命,传递“尊重自然、敬畏生命、温暖人心”的社会正能量,提升对灾难、生死和生命的认知;同时指导殡葬行业在做好从业者安全防护和心理疏导的同时,更要承担起抚生慰殁,向全社会传递正确的死亡观、生命观的责任。
课程主要面向社会大众,特别是青少年群体,殡葬从业者,但不仅限于此。
第一课:珍爱生命 完成人生——儒家的生命价值观
第二课:从生命终点构建生死教育观
第三课:有准备的“死”与有尊严的“生”
第四课:给儿童的生命教育
第五课:疫情下的恐慌心理分析与生命安顿
第六课:疫情下的生命整合与家庭支持
第七课:灾难离世离善终有多远
【课程安排】
1、珍爱生命 完成人生——儒家的生命价值观
韩星老师
著名儒学、儒教研究专家,现任中国人民大学国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西安中和书院院长,中国殡葬协会专家委员会副主任。长期从事中国思想文化史的教学、研究。曾给本、专科学生、研究生讲授过中国思想史、中国文化通论、中国传统文化、中国文化史专题等多门课程。
课程时长:50分钟
【课程简介】
在天命与人事关系中,儒家不是宿命论,也不是人类中心主义,而是强调知天命,尽人事。儒家有强烈的生命意识,重视生命,把整个宇宙看成是一个气化流行,生生不已、充满了生机与活力的有机整体,强调“厚生”,追求一种既具超越精神,又不脱离具体感性的生命精神。中国人自古以来主要是以儒家文化为主、道佛为辅的模式来解决生命信仰问题,我们要在反思现代教育缺失的基础上,构筑理想的生命教育理念,加强生命教育,珍爱生命之存在,提升生命之价值,创造生命之魅力。
2、从生命终点构建生死教育观
伊华老师
中国殡葬协会专家委员会主任、福寿园国际集团文化教育委员会主任、中国福寿园生命服务学院院长。她从绚烂T台走到了静穆公墓。二十余年来以女性特有的生命体悟,为传统殡葬业注入了不一样的温度与色彩,被业内誉为“中国现代殡葬创意策划第一人”,荣获“亚洲品牌十大杰出女性”、上海市三八红旗手标兵。
课程时长:60分钟
【课程简介】
殡葬场所不只是安顿逝者的服务设施,它更应是抚慰精神、修复情感、疗愈心结的生死教育之地。生死教育或死亡教育是整体生命教育中的重要篇章,伊华从个人经历讲述个体进行自我生死感悟,纵谈从业者如何为大众普及生死教育,论说生命事业如何向社会传递最深切的生死关怀,阐发殡葬场所如何给人类以生死反思。这,或许就是生命事业之于生命教育的存在意义。
3、 有准备的“死”与有尊严的“生”
何仁富老师
浙江传媒学院教授,生命学与生命教育研究所所长,浙江省思政名师工作室负责人,浙江省教学名师。主要从事生死哲学、生命教育、新儒家的研究。
课程时长:60分钟
【课程简介】
疫情面前,许多人不由慨叹,生命竟如此脆弱。其实,困扰生命存在、让我们感到无可奈何的又何止疫情。亲人的逝去、爱人的分别、他人的误解、忽然而至的天灾人祸......一个人的成长过程中,要经历多少“艰难”时刻呢?面对这些挫折和打击,浙江传媒学院生命学与生命教育研究所所长何仁富教授认为要从“生命无常的觉知与死亡意识的自觉化”“生死互渗的体验与生活态度的理性化”“生死感通的领会与生命行为的情意化”三个维度去认知和把握。
4、给儿童的生命教育
刘咏思老师
师从已故香港幼教之母陈淑安院士,拥有16年蒙特梭利婴幼教前线工作经验,华中科技大学社会学院早期幼儿发展研究学术顾问,香港首个符合国际标准的美国蒙特梭利协会教师培训中心创办人,已于华人社区累计培训老师逾两千人,为内地二十多间幼儿园作蒙特梭利教育顾问,为各幼儿园做公益家长讲座,已指导达两万华人家长,并持续向香港多间大学及学院提供幼师实习场地及作导师、举办研讨会及交流,做义务工作。
课程时长:68分钟
【课程简介】
根据儿童发展敏感期及儿童认知能力,编制出让儿童从游戏中认识生命历程,照顾者可善用內容,引领儿童处理哀伤离痛。以科学角度、人与人的关系及人与世界的关系,去了解自己及理解生命。从生命的起源至生命的完结,一个全面整体的生命蓝图,较容易令孩子掌握及面对各阶段挑战。
5、疫情下的恐慌心理分析与生命安顿
6、疫情下的生命整合与家庭支持
雷爱民老师
北京大学哲学博士,清华大学博士后,现为北京物资学院教师。个人研究兴趣涉及哲学(尤其是生死哲学)、中国当代生死学、西方死亡学、生死教育、伦理学等。北京市癌症防治学会“生死学与生死教育专业委员会”发起人、秘书、副主委,中国当代生死学研讨会(连续四届)发起者和组织者。
课程时长:50分钟
2、由于疫情防控要求,人们长时间居家隔离,家庭成员之间相处的时间越来越长,相处的方式越来越细密,这既是个契机,又是个挑战。对于没有时间好好相处的家庭来说,这为人们提供了一个相处的好机会,然而,过于细密地相处方式带来的是家庭成员之间的矛盾与冲突升级。如何在特殊时期领悟生命的含义,整合生命形态,在家庭关系中更多地培育正向情感,促进亲密关系,避免人际冲突,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
7、灾难离世离善终有多远
路桂军老师
著名生死教育专家,疼痛医学专家。北京清华大学长庚医院疼痛科医生,疼痛专业副主任医师、北京医学会心身医学青年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肿瘤心理专业委员会青年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老年学会肿瘤专业委员会姑息与康复-常务委员,中国抗癌协会癌痛微创治疗委员会委员,北京康复医学会疼痛专业委员会委员,从事临床疼痛工作20年,擅长慢性疼痛诊断与治疗。
课程时长:60分钟
【课程简介】
新冠肺炎疫情来势汹汹,夺走了许多人的生命,许多人甚至没有来得及告别就猝然离开,而每个逝去的生命背后都意味着一个家庭的破碎。这一切对于逝者的亲人而言,更是一种无言的伤痛。即便对于与逝者毫无关联的陌生人,都能够感受到这种失去同胞的伤痛,甚至是对死亡的恐惧。面对这样的问题,普通人应该如何理性地面对?又该如何去化解疫情中的恐慌?对于感染者而言,如何更好地调试自己的状态?更好地面对生命?对于痛失亲人的同胞而言,旁人要怎样才能帮助他们减轻锥心之痛?怎样做才不至于让他们对逝者的离去久久难以释怀?在灾难面前善终是否还能成为一种向往?
【听课方式】
本次授课以“小鹅通”为平台,微信扫描二维码系列课程全网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