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动态 |《青年探索》2022年05期目录

2022-09-20

《青年探索》2022年05期目录




特稿

P5 中国青年人口的新特征——基于“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的分析


张翼

专题研究:数字技术应用与青年参与

(主持人:张茂元,广州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南方治理研究院教授

P17 青年流动中的乡村治理危机及其数字化应对


张茂元 黄芷璇 王飞飞


P27 情感递偿、情感迁移与情感反哺:主播与粉丝的情感劳动过程研究


吕鹏 毕斯鹏


P38 青少年电子游戏技术治理的异步困境问题


户雅琦 张樹沁

青年成长与发展研究

P51 青年职业与教育匹配、职业期望及工作满意度


宋健 赵秋婷

P65 未成年人网络游戏使用及影响研究


田丰 王璐

青年现象与问题研究

P75 当代青年女性群体的社会参与:类型、阶层与体制


李升 任伟榕


P88 “破坏”与“重塑”:青年女性乳腺癌患者疾痛适应研究

方芗 顾若兰

台港澳青年研究

P100 新时代粤港澳大湾区青年价值观比较研究


钟利红 邓之宏 夏镇鸿



《青年探索》2022年05期摘要



中国青年人口的新特征

——基于“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的分析

张翼


【摘要】

通过对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和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的对照分析,讨论了中国青年人口的新特征。第一,在总人口中,青年人口占比不断降低,显示出人口金字塔的持续萎缩态势。城市少儿及青年人口占比均高于镇和农村,预示着未来少儿和青年人口的城镇化率将继续增加。第二,青年人口受教育程度加速提升,出生同期群年龄越小,其受教育程度就越高。高等教育的不断扩招,为青年一代创造了前所未有的受教育机会,但教育扩招与青年人口占比下降的矛盾,会日趋加重竞争不力学校的“招生不足”压力。家庭子女数的减少提升了父母亲对子女的教育支持能力,尤其对女孩教育投资的可能性增大。第三,青年人口的家庭户居住模式,正在从“三人户”向“二人户”和“一人户”转型,青年人口的初婚年龄越来越迟,青年人口的受教育程度越高,呈现出初婚年龄越大,非婚生活人口占比越大的社会个体化趋势。


【关键词】

青年人口;普查数据;社会个体化;一人户

青年流动中的乡村治理危机及其数字化应对

张茂元 黄芷璇 王飞飞


【摘要】

随着经济转型与城市化进程的快速推进,产生了一股规模巨大且持续不断的乡村人口流动大潮,形成了从“离土不离乡”到“离土又离乡”的渐进式远离。大量农民尤其是青年人外出务工的事实客观上造成了乡村社会的低龄化、老龄化、空心化等现实困境,引发乡村治理危机。对数字乡村建设的研究发现,外出村民尤其是外出的青年村民借助数字化平台能够以更低的成本远程参与乡村治理,解决之前因为外出而导致的“不在场”困境;数字平台的开放性所推动的去中间化,扩展了村民间的横向联系,缩短甚至打通了基层治理架构的纵向层级;数字平台的可视化特性也提高了基层治理中的透明度和公平性。在数字乡村建设中,数字平台将为发现和满足社会需求、化解基层社会矛盾、完善社会治理体系提供重要科技支撑,更有助于提高乡村治理效能,推动乡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为乡村振兴夯实治理体系保障。


【关键词】

外出青年;数字乡村;数字技术;数字治理;乡村治理

情感递偿、情感迁移与情感反哺:

主播与粉丝的情感劳动过程研究

吕鹏 毕斯鹏


【摘要】

在网络直播与粉丝经济时代,涌现出以网络主播为代表的直播带货主播群体。以网络主播及其粉丝为研究对象,研究两者之间的情感劳动过程发现:首先,带货主播及其粉丝卷入“情感递偿”的循环过程中,即资本参与下的“情绪—情感”劳动循环过程。“情绪—情感”劳动是从微观到宏观、从场内到场外的连续过程。其次,粉丝的情感劳动规训过程可以概括为“情感迁移”现象,即情感的界面化、神交化和(男性情感劳动的社会性别)认同化。最后,在“情绪—情感”劳动循环过程,主播出现“情感反哺”行为,这是一种跳脱资本逻辑的行动,即在追求经济利益最大化的“经济人”状态的同时,回归情感体验的海德格尔意义上的“生存人”状态,从而使一部分情感资源跳脱出“资本—情绪劳动—情感劳动—资本”的“情感递偿”循环过程,展现出线上情感劳动的另类形态。


【关键词】

情感劳动;情绪劳动;带货主播;粉丝

青少年电子游戏技术治理的异步困境问题

户雅琦 张樹沁


【摘要】

本文从电子游戏的技术特征出发,建立了一个针对特定技术产品进行治理的策略分析框架,考察了青少年游戏行为技术治理的异步困境问题。该分析框架包括三个部分,分别是:技术产品的社会性特征、产品使用者的收益曲线,以及治理主体的收益曲线。游戏作为高度市场化的技术产品, 不可避免地以消费者偏好为导向,由此带来的产品快速迭代,不断地压缩着治理主体既有资源的价值, 进而导致了治理的异步困境。青少年玩家作为游戏产品的使用主体之一,其时间投入与潜在收益之间并不是一个单调递减的函数,而是可以分为娱乐、学习和沉迷三个不同的阶段,这凸显了游戏治理的必要性与价值。当前游戏的治理主体由学校和家庭两部分组成,两者可调用资源之和构成了治理资源的基本存量,这一总体存量决定了引导、管制和不作为三种治理策略在治理资源投入和潜在收益上表现出的相对优势。文章还讨论了家庭与学校作为不同的治理主体所分别具有的特征,进一步区分了双重治理主体在具有差异的能力构成下所导致的不同困境类型,并据此提出电子游戏的治理主体必须吸纳游戏企业这一建议。


【关键词】

青少年;电子游戏;技术治理;异步困境

青年职业与教育匹配、职业期望及工作满意度

宋健 赵秋婷


【摘要】

青年“学历贬值”现象引起了社会广泛关注,但既有研究较少关注青年职业与教育匹配对工作满意度的影响,少有研究将职业与教育匹配、职业期望、工作满意度放入同一个理论框架进行深入探讨。本文以在业青年为研究对象,以相对剥夺理论、激励理论和职业发展理论为基础,使用定量和定性相结合的方法,探讨职业与教育匹配对青年工作满意度的影响。研究发现,青年劳动者相较于中年劳动者有更高的工作满意度,且随时间呈现上升趋势。超过半数的青年劳动者职业与教育错配,主要表现为过度教育。过度教育显著降低、教育不足显著提升了青年劳动者的工作满意度。处在不同职业发展阶段的中、青年劳动者在职业与教育匹配对工作满意度的影响上具有异质性,职业与教育错配对青年劳动者工作满意度的负面影响更小。青年是否主动选择与教育错配的职业、能否满足其主要职业期望是影响其工作满意度的重要因素。青年的职业与教育匹配情况、主要职业期望和工作满意度在不同的职业发展和生命历程阶段,都可能发生改变,当变化后的主要职业期望无法得到满足时,劳动者的工作满意度会下降。本研究拓展和丰富了既有文献,对青年职业发展和教育完善提供了参考。


【关键词】

职业与教育匹配;青年就业;职业发展;职业期望;工作满意度

未成年人网络游戏使用及影响研究

田丰 王璐


【摘要】

互联网的出现和电子科技的进步让游戏设备日益小型化、便携化和普及化。智能手机的普及使网络游戏在青少年中更是“触手可及”。本文通过分析共青团中央维护青少年权益部和中国社会科学院共同发起的2021年互联网时代青少年发展调查数据,全面透视全国未成年人网络游戏使用的具体情况,并探究影响未成年人沉迷网络游戏的相关因素,研究发现,不同特征的未成年人网络游戏使用情况存在差异性:近七成未成年人玩过网络游戏,男生、留守儿童和中学生比例更高;网络游戏对未成年人的生活既有积极影响又有负面影响,部分未成年人存在游戏沉迷倾向;家庭环境和学校环境对未成年人网络游戏使用具有重要影响。基于此,本文从三个方面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以合理引导未成年人健康成长:国家应推进网络游戏分级立法;家庭应营造和谐环境,多正向陪伴与管教;学校应实施防沉迷教育与同伴教育并行。


【关键词】

未成年人;网络游戏;游戏成瘾

当代青年女性群体的社会参与:

类型、阶层与体制

李升 任伟榕


【摘要】

当代青年群体的社会参与是激发社会活力的主要来源,是社会现代化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对中国社会状况综合调查数据的分析,对青年女性群体不同类型的社会参与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表明,当代青年女性群体的社会参与具有类型多样化特征,整体上表现为积极正向的社会参与状态;除个体特征和婚姻家庭因素影响外,阶层与体制的社会结构性因素会影响到青年女性的社会参与,尽管不同类型社会参与中的阶层因素影响不尽相同,但青年女性群体的社会参与呈现体制内外的显著差异化特征,进入到体制内就业且实现经济地位提高的青年女性群体更能够积极主动开展社会参与活动,而体制外就业的新社会阶层青年女性的社会参与整体偏弱。为实现女性在社会领域的全面发展,在提升其社会经济地位的同时,为新社会阶层青年女性开辟利益诉求表达的渠道,构建积极有序的社会参与机制,激活其社会参与的能动性,仍然是今后需要面临的重要课题。


【关键词】

青年女性;社会参与;阶层差异;体制;类型

“破坏”与“重塑”:

青年女性乳腺癌患者疾痛适应研究

方芗 顾若兰


【摘要】

乳腺癌是一个困扰全球女性的疾病难题。本研究运用疾痛叙事法研究15位青年女性乳腺癌患者的疾痛适应问题,聚焦于青年女性乳腺癌患者的“身体—自我—社会身份”关系链在癌症疾痛背景下的断裂与重构。研究发现,疾痛使得青年女性乳腺癌患者作为物质基础的身体被破坏,引发青年女性患者自我认知的紊乱与身体意识的觉醒,身体与自我关系的断裂,令青年女性乳腺癌患者与周围环境出现关系精简化和情绪内向化。随着自我认知的调整,青年女性乳腺癌患者发挥主体性,从接纳真实的自我到重构人生价值序列,通过病友间建立的互助关系,构建青年女性乳腺癌患者新的身份认同,应对社会的污名化,最终完成自我的“新旧生活”交替。基于身体损伤与心理机制之间的关联,注重主体性在青年女性乳腺癌患者康复过程中的重要性,并突出“人文关怀”的医疗护理理念。


【关键词】

青年女性;乳腺癌患者;身心关系;疾痛适应

新时代粤港澳大湾区青年价值观比较研究

钟利红 邓之宏 夏镇鸿


【摘要】

青年作为粤港澳大湾区的主要建设者,是否拥有正确的价值观关乎湾区建设成效。文章研发了以岭南文化为底蕴的粤港澳大湾区青年价值观测量量表,涵盖了新时代粤港澳青年价值观的七个维度,分别为国家认同、享受快乐、家庭幸福、社会和谐、开拓创新、锐意进取和财富地位,并对粤港澳青年群体进行细分,提出了四类青年类型(创新求富型、家国情怀型、传统保守型、自我享乐型),结合人口统计变量,详细分析了四类青年群体的特征。结果发现,粤港澳三地青年价值观存在相似处,都较为重视社会和谐、锐意进取、家庭幸福、享受快乐等价值观。但三地青年在价值观维度排序上存在差异,广东青年将国家认同排在第一位,大多属于“家国情怀型”和“创新求富型”;香港青年将社会和谐排在第一位,较为注重享受快乐、财富地位,大多属于“自我享乐型”和“创新求富型”;澳门青年将享受快乐排在第一位,大多属于“传统保守型”和“家国情怀型”。建议应加强粤港澳大湾区青年广泛交往、全面交流、深度交融。


【关键词】

粤港澳大湾区;青年;价值观;测量量表;国家认同

END


转自:《青年探索杂志》微信公众号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