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以能力扶贫为核心
打赢脱贫攻坚战就必须做到精神脱贫和物质脱贫两手抓,两手都要硬。对此,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了当前阶段我国精准扶贫要“注重扶贫同扶志、扶智相结合”。在此情境下,当前我国精准扶贫已由资金扶持、项目扶持的阶段过渡到“扶志”“扶智”的阶段,“扶贫先扶志,扶贫必扶智”成为共识,扶志是先觉,扶智是关键。脱贫需要智慧和能力,因此扶贫干部需要提升扶贫能力,贫困人口需要提升技能素质。
与此同时,我国扶贫工作处于当前的攻坚阶段,这对基层干部的治理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但是在以往的发展中,政府对基层干部的能力要求偏重于经济发展方面,一定程度上忽视了其推动社会事业发展方面的能力。基层干部直接面对贫困群体和各种扶贫力量,必须深刻认识和把握政府的职能角色,才能够全面整合扶贫资源,全方位调动扶贫力量,创新推动社会治理。而贫困群众要拔穷根,阻断贫困的代际传递,就要结合他们的实际情况进行培训,使他们掌握一门技术,做到“一技在手,脱贫无忧”。这也正是社会工作教育介入精准扶贫的根本优势之所在。基于此,本项目精准定位于贫困地区的能力提升为核心,开展了包括职业技能培训、脱贫攻坚工作能力提升培训、培育志愿者领袖等在内的一系列能力提升活动,旨在突出对威县的“能力扶贫”。
2.以地区发展为模式
在精准扶贫的战略背景下,我国扶贫模式已从单一的经济治理领域,扩展到更为丰富的社会治理领域。社会治理取向的精准扶贫,将关注民生和强化贫困区域的公共服务功能合二为一,主要体现在“政社协同”的治理框架之中。项目组通过对威县的情况摸底,发现威县政府财力有限,低保覆盖面有限,救助标准偏低,难以及时有效解决所有困难群众的实际问题,并且还存在很多仅靠物质帮扶很难帮助其脱贫的困难群体,如留守老人、困境儿童,而针对这些特殊需求的社会化、专业化的关爱服务和帮扶体系尚未有效建立起来。因此必须帮助当地建立起社会组织在政府和困难群众中的桥梁作用,促进困难群体脱贫意识的提升和社会福祉的提高。
基于此,本项目选取了地区发展模式,在专业社会工作参与扶贫治理的过程中,较多关注威县民众的共同性问题,注重发动项目实施地点的社区参与,通过建立当地社区的自主能力来实现威县社会资源的重新整合。项目组采取了双工联动服务的方式,通过提供教育和培训,帮助培育当地社区骨干关注地区共性问题、突出问题,积极帮助搭建平台,引领当地公益组织参与困境儿童的结对互助。在此过程中有效提升了他们的民主参与和自我发展能力,为今后更广泛参与社区事务、解决社会问题打下了基础。在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威县公益志愿者协会为了解决蔬菜销售积存问题,实地考察了多个镇的大棚,与菜农积极沟通,开展了绿色蔬菜配送到家等助农服务,同时也有效解决了居民生活的困难,为疫情防控作出了积极的贡献。
3.以整合协同为路径
在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国家战略背景下,本项目在社会工作教育介入精准扶贫中,主要以整合链接资源、创新协同机制为路径进行探索,打破区域藩篱、突破行政壁垒,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产教融合。
(1)整合链接资源
项目着重整合社会工作专业教育资源、产业资源、政府资源、资金资源,对精准扶贫的项目地进行资源链连接。充分发挥天津城市职业学院、天津理工大学、河北大学等院校的社会工作专业组群优势,发挥“京津冀养老专业人才培养产教协作会”作用,汇集优质的养老护理标准、师资、设施,提升威县养老护理人员的视野和专业实操水平,推进京津冀社会工作的协同发展;发挥社区管理与服务专业的社会工作服务功能,开展社会工作专业能力培训以及对贫困人口的专业服务。充分利用学院政校企(社)合作发展理事会平台,链接产业资源,为威县“三保”人员提供培训、推荐就业;组织养老护理培训人员到天津滨海新区第一老年养护院等大型养老机构进行参观调研;请天津市南开医院、天津龙福宫养老院的专家进行专业指导;组织志愿者领袖团辅人员到石家庄地区有影响力的社会工作服务机构参访交流,接受京津冀社会工作督导、社会服务评估专家的专业指导。充分利用国家以及当地扶贫政策、社会工作发展政策倡导大力发展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壮大农村基层社会工作力量。充分利用政府购买服务、公益创投、慈善捐赠等方式筹集扶贫资金。2019年本项目成功获得天津市民政局的社会组织公益创投支持,获得天津市民政局专项资金支持15万元。
(2) 创新协同机制
本项目致力于在项目地点打造“政、产、学、研、用”五位一体、开放共享的协同机制。具体地,政(国家政府),由政府有关部门搭建平台并出台相关政策来推动产、学、研、用一体化发展;产(产业企业),在经济社会发展的前提下寻找更加适合产业行业发展的合作方式,以高校的人才、专业服务、研究成果输出作为企业机构发展的原动力,产业行业也为人才培养、科研服务提供可用资源;学(人才培养),高校的人才培养能更加适应社会需求和产业发展,以高素质的专业人才来完成行业内的转型需求;研(科学研究),在平台和资源的支持下,完成相应的服务并进行科研,将研究成果推广促进企业以及行业的整体发展;用(服务对象),政产学研都是以服务对象为中心展开的,是应用的价值和协同的内涵所在。
本项目以社会工作教育介入精准扶贫,在教育部门、民政部门共同搭建的平台上,在京津冀协同发展、社会工作专业力量参与脱贫攻坚等政策的推动下,围绕精准识别贫困人口需求开展专业服务,培养适应社会治理新发展的社会工作人才,推动威县农村社会工作的发展。在威县民政局的大力支持下,建立“社会工作教育参与脱贫攻坚实习实训基地”,成为信息共享、协同行动的平台;专业团队带领学生开展社会服务4项,直接受益1500人次,学生掌握了社会工作服务项目运作实务技能,服务团队荣获2019年天津市大中专学生志愿者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荣获2019年新时代·乡村振兴战略实践行天津市先进集体。对威县社会工作人才发展进行了倡导,编制了两本工作手册,申请了现代职业教育研究院“产教融合推动区域经济发展实践研究”系列课题——“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职业教育融入精准扶贫的实践研究”。
1.扶贫工作者存在的问题
一方面,项目实施地点威县位于河北省南部区域,距离天津较远,交通不便,项目组成员由于有自己的常规工作,不能长期驻扎于项目地点,由此增加了往返于天津和项目地点之间的时间与经费成本,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项目的实施;另一方面,项目组专家和工作人员普遍缺乏农村生活和工作的经验,对于农村社会生活模式、风俗习惯等有待深入了解,需要不断提升这方面的经验和能力,以便能够更深入地开展农村精准扶贫及乡村振兴服务工作。
2.社会工作介入扶贫的环境系统问题
为了将地区发展模式更好地融入农村扶贫工作,需要确立政社协同理念,将发展专业社会工作纳入当地党委政府关于脱贫攻坚的总体安排中,同其他扶贫工作一同部署、协同推进。虽然国家出台了许多相关的政策来推动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建设,河北省民政厅也出台了《关于加快发展农村社会工作的指导意见》,为农村社会工作发展描绘了广阔前景,但是威县的社会工作发展状况并不乐观。尤其是按照目前的发展状况,在2020年每个乡镇建成一个社会工作服务中心,有条件的农村应建立社会工作站(室)的任务很难完成。
可喜的是,经过本项目前一阶段的工作努力和政策倡导,参加培训的学员和有意愿报考社会工作师的人员都有所增加,威县民政局也越来越重视这项工作,拟与天津合作举办线上考前辅导,鼓励驻村干部、乡村教师、大学生村官等素质较高且具有服务热情的人员参加社会工作培训,逐步建立一支本土的社会工作人才队伍,相信通过本项目示范带动的志愿者们,也会成为威县社会工作的储备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