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动态|《青年探索》2022年第4期目录

2022-07-20


125C6


《青年探索》2022年04期目录

特稿

P5  粤港澳大湾区法治合作和规则衔接的路径探讨

邹平学


专题研究:青年社会政策的发展与建构

(主持人:韩克庆,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发展战略研究院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P15  从免费到普惠:我国青少年教育福利的变迁


韩克庆


P26  改革开放以来城市青年住房政策的演变及其动力机制研究——基于社会建构的视角


丁淑娟 朱亚鹏


P39 青年婚育态度与生育政策的国际比较


朴现玉

青年成长与发展研究

P51 青年公益人的工作倦怠影响因素研究——以民办机构孤独症照顾者为例


徐岩 石力

P64 工作与家庭双重压力下的职场妈妈生存境况——基于能力路径的研究


杨刚 李石

青年现象与问题研究

P77 三孩政策下的低生育意愿:现实束缚与文化观念制约


田宏杰 孙宏艳 赵霞 张旭东


P87 文化资本“失灵”:“蹲族”青年的现实表征和生成逻辑

鞠法胜 刘卫平 余秀兰


台港澳青年研究

P101  香港国安法背景下香港青年国家认同的挑战与回应


田飞龙



《青年探索》2022年04期摘要



粤港澳大湾区法治合作和规则衔接的路径探讨

邹平学


【摘要】

粤港澳三地法律差异大、制度藩篱多、规则各行其是、要素流动成本高,业已成为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最大堵点。粤港澳大湾区建设要强化“一国”,善用“两制”,处理好“一国”与“两制”的关系,法治合作和规则衔接也要遵循这个原则。同时,为更好地实现粤港澳大湾区法治合作和规则衔接,还需要更多切实可行的路径。首先,需要认识到粤港澳三地法治制度的差异不是合作和融合的根本性障碍;其次,培养粤港澳三地合作的意愿、动力,强化合作的责任感,形成合作发展的共识,寻求共同的利益点,是粤港澳大湾区法治合作和规则衔接的关键;再次,可采用趋同的模式,转换、嫁接的模式以及叠加、再造的模式促进大湾区的法治合作和规则衔接;最后,实现法治合作和规则衔接需要创新思维。总之,只要秉承合作互利的理念,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完全可以解决好粤港澳大湾区规则冲突的问题,实现大湾区规则的衔接。


【关键词】

粤港澳大湾区;法治合作;规则衔接;合作发展

从免费到普惠:我国青少年教育福利的变迁

韩克庆


【摘要】

青少年教育福利,是指包含了学前教育、基础教育、高等教育、校外教育在内的教育体系中由国家提供的低费或者免费教育及相关制度安排。计划经济时期,我国的教育福利与教育制度高度重合,形成了以免费教育体系、人民助学金制度、兴办幼儿园和少年宫为主要内容的制度架构。改革开放以后,尤其是市场化改革以来,以九年制义务教育、学杂费减免政策、奖学金助学贷款政策、免费师范生政策为主要内容的青少年教育福利制度初步形成,从总体上提高了教育福利对促进教育公平性的认识,加强了教育福利的制度化建设,扭转了“教育产业化”等不良影响。我国青少年教育福利发展的合理定位是确立国家在教育福利中的主体地位,突出政府在教育福利中的财政责任,拓展教育福利的制度内容,提高教育福利的普惠性质,厘清教育福利与教育制度的关系。在全面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的进程中,教育福利已成为撬动教育体制的切入点,是增强教育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的重要环节。


【关键词】

教育福利;义务教育;教育制度;福利国家

改革开放以来城市青年住房政策的演变及其动力机制研究

——基于社会建构的视角

丁淑娟 朱亚鹏


【摘要】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流动人口规模扩大和住房商品化、市场化带来的城市房价上涨,青年人住房压力剧增,“买不起房、租不好房”的问题严峻。如何有效保障青年基本住房需求是构建青年发展型城市,实现城市高质量发展必须考虑的重要问题。本研究基于目标群体社会建构与政策变迁理论考察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市青年住房政策的演变特点、动力与机制。研究发现,改革开放以来, 城市青年住房政策经历了“城市住房保障体系‘边缘’阶段(20 世纪 90 年代 ~2009 年)”以及“城市住房保障政策供给增加且迈向‘优先’阶段(2010 年以来)”。青年住房政策的转变在一定程度上是伴随城市青年社会形象建构转向积极和正面的结果。城市青年住房政策以及青年形象的转变是政府和社会力量长期互动作用的结果。本研究的发现将有利于丰富目标群体社会建构与政策设计理论, 并对理解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青年住房政策的发展演变及其背后的变迁逻辑、动力与机制,从而从政策设计层面探讨解决青年住房难题,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

城市青年;住房政策;社会建构;政策变迁

青年婚育态度与生育政策的国际比较

朴现玉


【摘要】

近年来,青年婚育态度较过去发生巨大变化。一方面,深受全球化与个体化进程的影响, 当代青年晚婚晚育已成为主流趋势;另一方面,在社会经济转型与社会保障功能与相关配套措施相对缺席的情况下,青年普遍生育意愿不高。在老龄化形势日益严峻的今天,当代青年的生育态度对三孩生育政策的有效推进落实至关重要,其中持续完善家庭生育支持政策是帮助青年人走出“恐婚”和“恐育”状态的重要因素。本文试图针对当代青年的婚育态度与生育意愿进行深入探讨,并从人口老龄化与养老政策、儿童照料支持与女性工作—家庭平衡、性别平等的生育支持政策等,对法国、英国、日本、韩国、北欧等发达国家的家庭生育支持政策进行分析比较。在此基础上,结合“七普”数据,对我国总和生育率情况以及青年婚育状况与问题进行分析,参考国外生育支持政策的具体实践,提出应建构符合时代发展要求的家庭生育支持政策,促进生育问题上母职与父职同等的责任感,促进生育支持政策与其他保障体系的连贯性。


【关键词】

青年婚育观;婚育态度;生育率;家庭政策;国际比较

青年公益人的工作倦怠影响因素研究

——以民办机构孤独症照顾者为例

徐岩 石力


【摘要】

在社会组织积极参与社会公共服务的大背景下,越来越多服务于弱势群体的民办公益机构蓬勃发展起来,但这些机构的从业者面临的工作困境往往被忽略,是“情怀”还是“收入”影响着这类青年公益人对工作的感受是值得深入探讨的话题。本研究以从事公益性服务行业,在孤独症儿童社会融合过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的民办孤独症服务机构中的职业照顾者为例,通过问卷调查,基于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探讨该从业群体的社会结构性因素、共情能力与工作倦怠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 包括收入在内的多个重要社会结构性因素与工作倦怠关联显著,此外,研究凸显了共情能力的重要性及其与工作倦怠的复杂关联,即同情与认知共情是比收入等物质因素更重要的保护性因素,能有效缓解工作倦怠,而情感共情则会加重工作倦怠。由此,研究建议在关注这群青年公益人物质困境的同时, 更要重视人文关怀,培育他们的职业共情能力,以避免过高的情感卷入,缓解工作倦怠,提高职业照顾质量。


【关键词】

青年公益人;职业照顾;工作倦怠;共情;孤独症

工作与家庭双重压力下的职场妈妈生存境况

——基于能力路径的研究

杨刚 李石


【摘要】

职场妈妈作为社会发展过程中所形成的职业女性群体,在拼搏于职场追求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的同时依然容易受到歧视与不公正待遇,回到家庭中又要继续承担照料家庭的大多数无酬劳动,无形中被剥夺了自主选择工作与家庭劳动的自由。本研究以平等自由为内在价值基础的能力理论作为研究进路重新审视和反思职场妈妈的生存境况,认为她们没有真正脱离社会环境、文化习俗及制度的约束,生活被限定在家庭与工作之间,自由选择的权利和机会受限,甚至没有被当作独立的社会成员而被有尊严地平等对待,这是一种“能力缺失”的状态,是文明社会中存在的“明显的非正义”。由于女性主观上的适应性偏好、传统观念的束缚、“丧偶式育儿”、生育制度的效率损失等多因素的相互叠加影响,又进一步固化了职场妈妈的能力缺失。因此,本研究尝试从家庭支持、组织博弈、赋权增能以及制度的形塑等方面构建改善职场妈妈能力缺失状况的路径,提升职场妈妈的可行能力,扩展其实质性的自由和选择机会,从而促进女性全面而自由的发展。


【关键词】

工作与家庭;职场妈妈;生存状况;能力理论;女性发展

三孩政策下的低生育意愿:现实束缚与文化观念制约

田宏杰 孙宏艳 赵霞 张旭东


【摘要】

人口问题是影响我国社会发展的基础性、全局性和战略性问题,实施三孩生育政策及配套支持措施是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的重大政策举措。本研究对全国 11 个省(自治区、直辖市)7150 名已婚育龄青年进行问卷调查,考察适龄生育的青年群体对三孩政策的态度反应及生育意愿, 发现对三孩政策表示支持及表示激发生育意愿的总体比例偏低。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分析影响青年群体生育意愿的现实因素和文化观念因素,发现在现实因素上,生育、养育和教育成本过高使得“养不起”问题突出,尤其是生育旺盛期遭遇压力峰值导致生育意愿低迷,男性育儿参与度低使得女性养育过程压力过大;在文化观念因素上,养儿防老观念淡化、传统家庭主义生育动机让位于个体主义生育动机、生育无性别偏好及女性主义生育观普遍化等特点拉低了青年群体的生育意愿。在此基础上本研究提出积极提升三孩政策实施效果及全面深层次服务青年发展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

三孩政策;青年;政策反应;生育意愿;影响因素

文化资本“失灵”:“蹲族”青年的现实表征和生成逻辑

鞠法胜 刘卫平 余秀兰


【摘要】

在文化资本的通常框架下,中产阶层子女作为家庭文化资本的继承者,无论是取得高学业成就还是获得体面工作都被认为轻松自如。然而名校毕业,家庭出身不错却主动放弃就业或在就业过程中选择逃避的“蹲族”却并非一味呈现文化符应或文化再生产。通过网络民族志、文本分析和深度访谈发现,“蹲族”文化资本“失灵”的现实表征体现为,资本转换的“失败”、阶层跃升的“中断”和中产图景的“背离”。而中产阶层子弟沦为“蹲族”是不同场域中惯习忽视、断裂和迟滞的结果。“蹲族”的出现说明了中产阶层的文化资本在子代传承过程中存在“失灵”现象:在现实情境中, 子代仅在客体化和制度化文化资本上实现了继承,却在身体化文化资本上出现断层;职场同家庭和学校场域中的文化惯习存在不契合甚至迟滞;加速社会与急剧变迁的社会环境也使文化资本的传承面临困境。


【关键词】

文化资本;蹲族;奥德赛期;中产阶层

香港国安法背景下香港青年国家认同的挑战与回应

田飞龙


【摘要】

香港青年社会运动中存在的激进因素,是由香港独特的历史、境外势力插手以及香港青年教育背景决定的。香港青年社会运动的极端化暴露了香港青年在国家认同方面的薄弱状况及香港国民教育的缺失。香港国安法是中央依法展开拨乱反正的关键一步,开启了“一国两制”制度丰富发展的新时代序幕。在香港国安法实施背景下,香港青年的国家认同仍存在挑战,香港教育异化及其对香港青年价值观塑造带来的负面影响特征,揭示出香港教育范畴的治理整顿迫在眉睫。香港国安法和新选举法为“爱国者治港”与香港拨乱反正提供了法治前提和操作思路,为解决香港青年国家认同难题获得前所未有的契机。香港青年国家认同的规范性重构,需要智慧、定力和正确有效的工作方法, 对香港青年政治心智的再教育和有效引导,是新时代下“一国两制”不可回避的重要实践课题。


【关键词】

一国两制;香港国安法;青年运动;国家认同;国民教育

END

图文 / 李    洋

编辑 / 郑    航、杨    璇

初审 / 吴    瑾

终审 / 谢素军、罗飞宁

undefined


点一下阅读原文下载当期《青年探索》



转自:《青年探索》杂志微信公众号

友情链接